2023-11-11 17:17:16 | 七七网
现在为大家准备了一份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大学排名指南,不要错过哦。
全国开设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的全国大学有
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北大学、上海电力大学、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黄山学院等。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介绍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主要研究集成电路与嵌入式系统的结构、设计、开发、应用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涉及微电子材料、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兼容技术、多芯片组件设计等多方面。例如:收音机的音频信号、录放机的磁带信号属于模拟集成电路,手机、数码相机、电脑CPU的逻辑控制和重放的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属于数字集成电路。
学习课程
《半导体物理学》、《计算机原理与系统设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射频电路基础》、《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高级数字系统设计》、《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硬件描述语言》、《嵌入式系统原理》、《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集成电路设计EDA技术》。
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080704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扎实的自然科 学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能在微电子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研 究、开发、制造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要求在物理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学等方面掌握扎实的 基础理论,掌握微电子器件及集成电路的原理、设计、制造、封装与应用技术,接受相关实验技术 的良好训练,掌握文献资料检索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在微电子科学 与工程领域初步具有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开阔的科学视野;
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较强的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继续学习的能力;
3.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基础;
4.具备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封装技术和 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
5.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及产业发展状况,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 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6.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归纳、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以及撰写论文、报告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微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理论、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半导体物理、微电子 器件原理、集成电路设计原理、微电子工艺原理、集成电路封装与系统测试、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 计、电子设计自动化基础等。
核心课程示例: 七七网
示例一:电路分析原理(64学时)、微电子与电路基础(48学时)、信号与系统(48学时)、半 导体物理(64学时)、电子线路A(48学时)、数字逻辑电路(48学时)、数字集成电路设计(48学 时)、集成电路工艺原理(48学时)、半导体器件物理(48学时)、数字集成电路原理(64学时)、电 子系统设计(64学时)、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48学时)。
示例二:电路分析理论(48学时)、电磁场理论(48学时)、模拟电子线路(64学时)、信号与 系统(64学时)、数字电子线路(64学时)、固体物理学(64学时)、半导体物理学(64学时)、集成 电路原理与设计(64学时)、半导体器件物理(64学时)、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48学时)。
示例三:核心必修课,包括电路分析(54学时)、模拟电子技术(48学时)、数字电子技术(48 学时)、固体物理(48学时)、半导体物理(48学时)、半导体器件物理(64学时)、半导体工艺原理 (48学时);专业方向核心限选课,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32学时)、集成电路CAD (32学时)、集成电路工艺设计(32学时)、半导体光电材料(32学时)、半导体光电器件原理(32 学时)、半导体光电器件工艺(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路实验、电子技术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半导体基础实验以及微电子技术 专业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基础》、《数学物理方法》、《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半导体物理》、《固体电子学》、《微电子器件》、《微电子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设计自动化》、《集成电路CAD》、《计算机原理与系统设计》、《射频电路基础》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电子类企业:电子技术、产品研发、各种电子和光电子材料的研发、电子和光电子器件的设计制造、IC设计、技术开发。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去向是报考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通信、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生,到集成电路制造厂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以及通信和计算机等信息科学技术领域从事开发和研究工作。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近年来也逐渐热火起来了,竞争力也很大。微电子专业一直是经久不衰的报考热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新型电子器件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计算机辅助集成电路分析,各种电子器件的基础理论、新型结构、制造工艺和测试技术,以及新型集成器件的开发。微电子学近年来的发展,使计算机能力成倍数地增加,硬件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工业以及信息产业的发展。还有如激光器的研究应用、传感器的研究等的当代热点研究领域,都是微电子的范畴或者与之紧密相关。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和信息化工等。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以上就是七七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七七网。固态硬盘十大品牌排行榜固态硬盘十大品牌排行榜固态硬盘(Solid-StateDrive,简称SSD)是一种采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作为存储介质的硬盘,相较于传统的机械硬盘,具有更快的读写速度和更低的能耗,成为现代计算机存储设备的首选。以下是目前市场上固态硬盘十大品牌排行榜:1.三星(Samsung)三星是固态硬盘市场的领导者,以其高性能和可靠性而闻名。其
主板布线、控制,芯片制造,学什么专业主板布线,如果你特指计算机主板,应该属于计算机,如果是指pcb板布线,那是典型的电子工程控制属于自动化芯片属于微电子来清华吧,这几个专业都是全国第一,微电子和电子工程本科是一起招生的,想学广一点来电子,学专一点去计算机分数不够的话去西安交大,北邮,前景都不错,北理工现在似乎有没落的趋势再不够建议不要学这个专业了,电子现在哪个学校都
电子信息专业院校排名1、清华大学:全国排名第1名;专业档次A++。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国排名第2名;专业档次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国排名并列第2名;专业档次A++。4、中国科学院大学:全国排名第4名;专业档次A++。5、天津大学:全国排名并列第4名;专业档次A++。6、华中科技大学:全国排名第6名;专业档次A+。7、深圳大学:全国排名并列第
芯片专业最好的大学在芯片研发上,我国5所实力最强高校:复旦大学芯片研发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其实属于微电子技术,而复旦大学是我国最早研究微电子技术的高校之一,1988年复旦大学的“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就入选了国家重点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所属的一级学科是电子科学与技术,而复旦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后来又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更厉害的是,我国集成电路领域
半导体专业大学排名最强的大学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其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半导体是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导电性可受控制的材料,例如:锗、硅、砷化镓等,在收音机、电视机以及测温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从科技或是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半导体的重要性都是非常巨大的,大部分的电子产品,如计算机、移动电话或是
芯片专业最好的大学复旦大学是我国最早研究微电子技术的高校之一。1988年,该校的“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入选国家重点学科。该学科隶属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而复旦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后来又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因此,复旦大学在芯片研发能力方面处于全国顶尖水平。北京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也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根据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该学科已进入全国高校前五名。其中,北京大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大学排名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大学排名:集成电路考研可以大致分为两大块: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半导体器件)比较好的有这些学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首批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
16所潜力“双非一流”大学,突破不断!16所潜力“双非一流”大学,突破不断!在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不少非“双一流”高校取得平稳进步,他们向上生长、向下深耕,在百舸争流中勇毅前行,展现出令人惊喜的发展潜力。其中湖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排名上升10个位次及以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也有不同程度的进
2023-09-19 19:43:37
2023-10-02 04:39:03
2023-04-17 17:14:14
2023-08-30 20:26:03
2023-06-29 11:23:49
2023-09-15 23:4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