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2 20:43:54 | 七七网
提到北京大学,可能很多同学会感到遥不可及,但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上最好的大学的权利,只要我们能努力尝试,无论结果如何,也无愧于自己的理想。今天七七网小编和大家分享一篇高三励志文章《选择北京大学的十大理由》,我们一起来读。
选择北京大学的十大理由之一:北大是中国最高学府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大学,为中国近代正式设大学之始,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由此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学制。北大成立之初即为中国最高学府,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的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事宜。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声誉。“上承太学正统,下立新学祖庭”,这是对北大地位的精确评价。
选择北京大学的十大理由之二:北大是中国最具精神魅力和学府气质的大学
作为中国最具精神魅力的学府,百余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他们从这里眺望世界,走向未来,以坚毅的、顽强的、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传播文明的种子。它不是一种物质的遗传,而是灵魂的塑造和远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传统在北大薪火相传,构成一种恒远而不具形的存在。“科学与民主”早已成为这圣地不朽的灵魂。在北大学会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感受更多的却是北大对一个人人格的熏陶,从这片园子里面走出的人都会深深打上北大的“烙印”,具备特殊的精神气质。
选择北京大学的十大理由之三:北大是中国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
北京大学不仅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大学,更是中国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北大理科、文科和医科的国家重点学科数,均居全国第一。全校共拥有国家重点学科81 个,在全国高校中遥遥领先(比第二名多出32个),理学、医学、工学、法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齐全、分布平衡、协调发展。同时,北大的博士点与博士后流动站数量亦居全国高校之首。北大有着最强的综合学科实力和多元化的校园氛围,最适合人才的成长。
选择北京大学的十大理由之四:北大拥有国内最雄厚的师资力量
北大名师如林,目前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9名,中国工程院院士8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9名,中科院院士的数量在国内高校中高居第一(大约是第二名的2 倍),两院院士的总数亦居高校之首。北大还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近6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0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4人;博士生导师逾1000人,上述指标均居全国高校第一。
选择北京大学的十大理由之五:北大能给你最好的高等教育
北大为学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全校共拥有17.5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量居国内高校之首。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始建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型的国立图书馆,现为亚洲高校第一大馆,
藏书已达629万册,并以每年8万册的速度递增。北大作为中国教育网华北地区网络中心,校园网以专线连接到每一间宿舍,同时北大也是中国第一所实现校园无线上网的高校,学生可以自由的在信息化时代的海洋里遨游。北大一贯重视教学的水平与质量,课程体系周密完备,重视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在日前教育部公布的 XX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奖结果,我校共有42种教材获奖,其中,一等奖11种,二等奖31种,总数比第二名多出18种,高居全国高校榜首。
选择北京大学的十大理由之六:北大是中国理科最强的大学
北大是中国第一个建立理科的大学,我国第一个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专业皆诞生于此,北大理科有着最为悠久的历史和最深厚的积淀。按照教育部最新评定的国家重点学科数目,无论是纯理科还是大理科(包括理工农医),北大均为全国第一,而北大拥有最多的院士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北大的科研总体实力在全国高校中遥遥领先,目前全校共拥有各类研究所(中心)27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6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8 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基地9.5个,18个附属和教学医院。不久前公布的XX年sci科技论文总数排名中,我校依然名列前茅,其中国际、国内论文被引用次数均居高校第一。凭借其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卓越的科研水平,北大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把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北大堪称我国科学的圣地。
选择北京大学的十大理由之七:北大拥有优异的生源
北大是全国中学生心目中的圣殿,北大辉煌的历史、深厚的底蕴、最强的师资、综合的学科、最好的学术条件以及诱人的毕业去向,一直以来就吸引着全国最优秀的学子报考。北大是历年来录取各省市高考第一名最多的大学,历年来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获奖学生绝大部分都在北大深造。北大XX年北大招生工作成绩喜人。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文理科前十名的学生中有近60%报考北大,其中包括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文理科第一名35人。同时国际数学、化学、生物奥赛奖牌得主几乎被北大囊括,数量继续位居各高校之首。北大在各地录取的总平均分,文科录取平均分平均高出重点线100分,理科录取平均分平均高出重点线130分,医学部录取平均分平均高出重点线100余分。同时,每年报考北大研究生的人数,一直以来为全国高校第一。
选择北京大学的十大理由之八:北大是人才的摇篮,毕业去向良好
北大英才辈出,堪称大师之园。北大的毕业生和教师为我国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工程技术及国防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做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这些北大师长们的杰出成就激励着一代一代的青年学子们奋发图强。据不完全统计,在北大校友中已有近500人当选两院院士,总数雄踞全国高校之首。在23名 “两弹一星”的元勋中,北大校友就达12位。在北大学子中,不仅涌现了李政道、邓稼先、杨振宁、钱三强、于敏、郭永怀、朱光亚、周光召、唐敖庆、裴文中、黄汲清等一大批科学巨匠,也出现了冯友兰、徐志摩、茅盾、朱自清、俞平伯、罗常培、顾颉刚、傅斯年、范文澜、冼星海等一大批饮誉海内外的文科大师。尤其值得庆贺的是,XX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两位获得者黄昆、王选,都是北大的毕业生。北大人的身影活跃在各行各业之中。聪明的才智、坚实的培养、名牌的声誉、务实的风格……这些无不在为北大人铺就良好的出路。根据XX年最新的教育部统计,北大学生就业率高居全国之首。另外,北大学子出国每年出国的人数和学校的档次都同样高居全国之首,比如哈佛大学在中国招收的留学生名额,大部分都投放给北大学子。
选择北京大学的十大理由之九:北大是国际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大学
北大自创立以来就一直是国际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大学,同时也是国内最具开放性的大学。置身于此,正可以放眼世界,胸怀天下。现有来自近百个国家的4189 名留学生在北大求学,留学生人数在全国高校中遥遥领先。历年来访问北大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学术大师、各国元首与政府首脑的人数在国内高校中均居第一。 XX年,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等国际顶尖大学校长访问北大,11位诺贝尔奖得主登上北大讲台,5位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莅临北大发表演讲。目前,北大已与世界上47个国家的219所著名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数目亦居全国高校之首。
选择北京大学的十大理由之十:未名湖畔是读书求学最理想的环境
北大校园又称燕园,包括淑春园、勺园、朗润园、镜春园、鸣鹤园、蔚秀园、畅春园、承泽园等,在明清两代是著名的皇家园林,数百年来,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校园北与圆明园毗邻、西与颐和园相望。北大充分利用了这一难得的历史遗产,营建了风景如画的校园环境,使之既有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的秀丽特色。这里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而且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风景宜人;校园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优美典雅的环境内充满着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可以同时感受到自然的风景和浓厚的人文气息。美丽的湖光塔影伴随着大师的背影,这正是燕园中最美的图画。
从沙滩到燕园,从红楼到未名湖,百年北大伴随着风雨而前行。北大人那惊天动地的宏伟业绩与默默沉潜的学术思索,共同汇聚成一种可歌可泣的壮与美,凝铸一段梦魂牵绕的不灭的记忆。秉承着这圣地的精神魅力,每一位北大人都深深地知道,于今日之北大与中国,“北大人”这个名字不仅昭示着一种荣耀,更提醒着一种责任。
愿你们成为“北大人”吧,只因这是你们今生无悔的选择。
小编寄语:只要我们励志成为北大的一员,那么选择北京大学就不仅仅是十个理由,从现在开始努力吧,为了我们的青春、为了我们的梦想,更为了不愧对自己的努力,相信大家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2022年北京市第二次高中学考合格考成绩将于11月7日10:00发布。
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
全省统一组织的学考科目为10门: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外语参加全国考试,外语首次考试“一考两用”,成绩既用于评定学业水平等级又可用于高考,学考合格后的考生,外语第二次考试成绩仅用于高考,不计算学考等第。外语意外的9门科目只考必修内容,2020级开始,学考各科考试不再有考纲,考试要求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考试采用笔试形式,外语均含听力。
考试时间安排:
考试一年安排两次,分别在1月和7月进行。按年级统一安排,同一年级同一科目统一时间开考。
高一下(7月):历史、地理、化学、生物;七七网
高二上(1月):物理、思想政治;
高二下(7月):语文、数学、技术;
高三上(1月):外语(成绩既用于学考又用高考)。
语文、数学考试时间80分钟,外语120分钟,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各60分钟。
每个学生每科一次考试机会,错过前面的考试机会或者考试成绩不合格,可以在一年后继续报名参加考试,学生高一第一学期不得参加学考。
成绩呈现:
卷面分值:外语150 分,其余科目各 100 分;
考试时间:外语120 分钟,语文、数学各 80 分钟,其余各 60 分钟。
高中学考成绩采用等级制,设 A、B、C、D、E 共 5 个等级,E 为不合格。A、B、C 等按实考人数15%、30%、30%的比例划定,E 等比例不超过 5%。
其他:由外省转入,原来学考成绩合格以上的,凭相关省市的证明可以不用重考,直接认定学考成绩;应征入伍的考生,未完成的学考科目可以申请免考合格。
高中学考其实不是很难,大部分的同学都能通过,只有一小部分的同学可能会补考,每个地区的出题都是不一样的,评分标准也不一样,学考是非常简单的考试,通过也是很容易的。
一般学考是分为四个等级的,如果是在24分以下,是没有等级分的,只有达到C级,才能通过考试,如果你的分数低是D级,那么可能你就通不过考试了,C及是50分到69分,D级是25分到49分,分数把控还是非常严格的,如果是艺术生,一般只需要达到D级就可以了。
学考对报名者有严格的要求,几类考生可以参加考试:全市普通高中高二在籍生必须参加学考;有不合格科目的普通高中高三学生及其他考生应该参加考试;社会上其他人员可以自愿参加学考。
高三励志:选择北京大学的十大理由提到北京大学,可能很多同学会感到遥不可及,但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上最好的大学的权利,只要我们能努力尝试,无论结果如何,也无愧于自己的理想。今天七七网小编和大家分享一篇高三励志文章《选择北京大学的十大理由》,我们一起来读。选择北京大学的十大理由之一:北大是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大学,为中国近代正式设大学之
北京2022年第二次高中学考合格考成绩什么时候可以查2022年北京市第二次高中学考合格考成绩将于11月7日10:00发布。高中学考的内容都是什么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全省统一组织的学考科目为10门: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外语参加全国考试,外语首次考试“一考两用”,成绩既用于评定学业水平
2022年北京第二次高中学考合格考成绩能查了吗相关问答2022年北京市第二次高中学考合格考成绩将于11月7日10:00发布。参加原北京市高中会考取得C级(及格)及以上成绩的科目可自动认定为合格,无需再报考该科目的合格性考试。北京学考合格性考试与高考高招相关部分问题解答一、问:参加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层次招生,是否一定要有北京市高中学考合格性考试成绩?答:是的。参加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考生的总
北京2022年第二次高中学考合格考成绩什么时候可以查2022年北京市第二次高中学考合格考成绩将于11月7日10:00发布。高中学考的内容都是什么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全省统一组织的学考科目为10门: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外语参加全国考试,外语首次考试“一考两用”,成绩既用于评定学业水平
北京2022年第二次高中学考合格考成绩什么时候可以查2022年北京市第二次高中学考合格考成绩将于11月7日10:00发布。高中学考的内容都是什么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全省统一组织的学考科目为10门: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外语参加全国考试,外语首次考试“一考两用”,成绩既用于评定学业水平
北京高考专业选科要求专业对应什么选科北京新选科方案下,物理+化学+X组合优势明显,基本覆盖经济学、文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专业。这意味着,如果你的选科含物理和化学,可以报考绝大部分专业。选科直接决定了未来哪些专业可以报、哪些专业不能报,同一个专业,不同学校要求不同。北京高考专业有什么选科要求985院校选科要求基本上以不限选科、物理+化学必选为主。也有部分院校专业有特殊要
北京条约什么时候签订的有什么影响《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10月24日,《中法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10月25日,《中俄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11月14日。是大清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带来的影响1、首先,《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扩大,它不仅承认了《天津条约》是合法有
北京2022年第二次高中学考合格考成绩什么时候可以查2022年北京市第二次高中学考合格考成绩将于11月7日10:00发布。高中学考的内容都是什么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全省统一组织的学考科目为10门: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外语参加全国考试,外语首次考试“一考两用”,成绩既用于评定学业水平
2023-05-06 13:26:37
2023-04-30 18:07:37
2024-03-07 10:20:27
2024-03-08 08:09:22
2023-05-19 10:34:32
2023-03-28 0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