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排名表?
汉语言文学专业乃大热门,拥有简单好考,就业方向广阔,发展前景佳,待遇高,适用性强,大家都有一定的基础,选择门槛低等优点。今天小编整理的便是2022年
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排名表,在确定专业后关于院校的选择也可以尽量选优选对,快来了解看看吧。202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排名表
大学排名表按照星级来分类,星级越高代表越优秀。01、八星级大学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02、七星级大学
山东大学、学。03、六星级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暨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四川大学、
河北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河南大学、
南开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04、五星级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内蒙古大学、
中山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新疆大学、
山西大学、
浙江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苏州大学、
湖南大学、
湖北大学、
安徽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以上是小编关于202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排名表的相关介绍,如有其他疑问,想了解更多内容,可点击右下角对话框,与在线老师一对一进行沟通,老师将第一时间回复您的问题,给予您专业的解答。

汉语言文学大学排名
汉语言文学大学是一所以培养汉语言和文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为主的高等教育机构。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需求越来越大,汉语言文学大学的排名也逐渐受到关注。
据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均在汉语言文学领域排名前100位。其中,北京大学位列全球第11名,清华大学位列全球第27名,复旦大学位列全球第39名。
在国内排名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在汉语言文学领域排名较高。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位列全国第一,北京语言大学位列全国第二,北京师范大学位列全国第三。上海外国语大学则位列全国第六。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学校,如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学校,在汉语言文学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实力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大学排名的高低与学校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等因素密切相关。学生在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时,可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2014年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文学类考研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文学专业考研主要有这几个方向:
1.文艺学.
文艺学是文学专业中最具纯理论学术的方向,对个人的综合思想文化艺术素养的要求比较高,除了熟悉中外文学史和作品,还得阅读大量的理论书籍,严格来说,如果从将来要考博从事学术方面的发展来讲,那么文艺学专业学生就还得学习中西美学史.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典籍.西方古典美学和文论经典著作,具备一定的西方
哲学基础训练,广泛学习中西文化史,所以对有志于考博和将来在高校发展的文艺学学生来讲,学习内容和难度都是相当大的,如果只是一般喜爱阅读文学作品,而缺乏一定理论学术兴趣,最好慎重选择文艺学方向.
2.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这个专业的理论性也比较强,除了要熟悉中外文学史和作品,也要学习各种文学理论方面的理论学术著作,要熟悉中外文化史,了解一定的西方美学经典著作,要学习西方的文学理论史和经典著作,比较重视跨学科.跨文化视野和分析把握能力的训练.喜欢外国文学和外国文化并有一定学术理论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虑这个方向.
3.中国
古典文献学
这个专业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兴趣和能静下心来不受功利浮躁影响的心境.古典文献学专业对古汉语和国学的小学基础(如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要求比较高,既要学习<十三经注疏><诸子集成>这样的传统文化基础典籍,又要进行
古文字学习的技术训练,如果没有对传统文化典籍深入研究的兴趣,没有静下心来进行严格的“小学”基础训练的恒心和执着,那读起来是相当枯燥的。这也是最讲究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天赋的一个专业,也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一个专业,因为在目前这个功利社会,能静下心来研究国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学生已经很少了。
4.中国古代文学。
一般有以下几个方向:
1诗词学(与诗词美学和古代文论及艺术美学想通)
2先秦至隋文学(先秦文学 两宋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3唐宋文学
4元明清文学
中国传统文化不像西方那样有具体的文史哲的分别和学科化。所以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美学.中国哲学.中国历史这几个方向抛开它们的现代学科化区别,就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来说,是有机的连在一起的,所以在具体学习时,要自己注意不要受现代学科分化的限制,把这几个方向作为一个文化整体去学习.体会和浸染.
比如<诗经><老子><庄子><论语><易传>这些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基础典籍,对中国古代的文学.美学.哲学.历史都有很重要的基础影响,都是这些专业的必读书目.像<庄子>,用现在的学术眼光来看,就既是文学著作,也是哲学著作,还是美学著作,你要单独把<庄子>作为文学或者哲学或者美学去研究学习,都会失之偏颇,不能把握住<庄子>的整体文化和思想内涵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各方面的巨大影响.
再比如<二十四史>,就不能单单作为史书去看,这和西方是很不相同的.二十四史不但是历史的记述,也是传统思想文化艺术的传承,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文化文学典故.古代礼乐文化记载.古代知识分子的世俗生活,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所以不只是中国古代历史专业的学生要去看这套典籍,中国哲学.中国美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学生都要去有选择地阅读一些重要史籍,如<史记><晋书>等.
所以无论是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还是中国古代哲学抑或中国美学,都不要受现代学术学科化的限制,要把中国古代文学.哲学.美学.历史作为一个文化整体去学习理解,去体会浸染古代汉语所传承的文化美和语境美.
对于那些不喜欢西方学术和文化的那种逻辑理论推理境界,比较追求优美古雅的精神境界和汉语语言及语境美的同学,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美学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5.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个学科发展到现在,早已突破单一的作品研究了,因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涉及到的历史阶段比较短,不到一百年,作品无论是数量和质量以及影响,与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相比都是很弱势的.所以单一的作品研究只会让现当代文学这个学科的研究发展空间变得狭小.
而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现当代文学所处的这个历史阶段又恰恰是中国社会和文化发生巨大转变走向现代文明的关键转折期,把中国现当代文学放在这个历史大背景来看,就显得它独特的重要性了,这是我们认识.理解和研究中国文化及社会转型走向现代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文化资源.所以通过中国现当代文学进入中国现当代历史和文化,进而反思梳理解读中国现代化进程所遇到的各种文化问题.社会问题.伦理道德问题,这对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认识当代中国的发展以及各种现实问题都会有着巨大的理论学术意义.
所以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不仅仅是学习文学作品,还得通过文学去深入了解历史和各种社会文化及思潮,这个方向发展到现在,越来越注重综合文化理论和社会思潮的学习,也有较强的理论性.
关于学校:
如果是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可根据自己的气质和兴趣以及是否有更长远的读书追求去选择方向,学校最好选择比较好的重点综合大学和师范大学.
如果是跨专业的考生,如果很早就喜欢文学,并已经阅读了一定的中外文学作品,又有强烈的读书兴趣,那么也可去搏一搏比较好的重点大学,但要慎重报考北大复旦南大川大这些竞争很激烈的文学名校.
如果跨专业的考生文学基础薄弱,比如连<红楼梦><唐诗宋词三百><牡丹亭><老子><庄子.内篇><论语>都没有读过或者了解过,一点古汉语阅读能力都不具备,就最好慎重报考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如果确实是很喜欢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立志往这方面学习和发展,那就早点做准备,扎扎实实地先去把中国古代文学史学好,同时要开始坚持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和一些文化基础典籍,并要有一次考不上就考二次的坚定信念,只要你是真心喜欢这个专业,真心喜欢读书,就值得这样的努力和坚持.
跨专业的考生如果只是一般地对文学感兴趣,并没深入了解文学各方向的特点及文学研究生教育的具体要求,可选择中国现当代文学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两个方向,特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入门相对容易,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
跨专业的学生一般来说可以选择那些普通的综合大学和地方师范大学,如果在乎公费和自费,可选择一些原先B区和C区的一些地方师范大学或是一些理工类大学的文学专业.
选学校要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考虑,是否在意离家近点还是远点,是否在意去南方还是北方,是为找工作和文凭考研还是为了读书兴趣和更长远的读书发展考研,这些都是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和兴趣仔细考虑的.
文学各方向院校排名,仅供参考:
文艺学:
1 山东大学A+ 2 北京师范大学 A+ 3.中山大学A+ 4.华东师范大学A+ 5.南开大学A+ 6 中国人民大学A
7.
辽宁大学A 8四川大学A 9.
山东师范大学A 10.华中师范大学A 11.首都师范大学A
12.北京大学A 13.南京师范大学A 14.
扬州大学A 15.
南京大学A 16.暨南大学A
17.江西师范大学A 18.武汉大学A 19.浙江大学A 20.复旦大学A 21.苏州大学A
B+等(33个):
中国传媒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云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厦门大学、中南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广西
民族学院、
吉首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南昌大学、
深圳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河南大学、
湖北师范学院、
齐齐哈尔大学、河北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延安大学、
郑州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四川外语学院
B等(33个):华曲阜师范大学、
温州大学、安徽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青海民族学院、
西南大学、
三峡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西北大学、
广西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大连大学、湖北大学、漳州师范学院、
上海大学、
海南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新疆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聊城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河海大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四川大学A+ 2.北京大学A+ 3.华中师范大学A+
4.北京语言大学A 5.北京师范大学A 6.天津师范大学A 7.武汉大学A 8.南京师范大学A
9.华东师范大学A 10.吉林大学A 11.南京大学A 12.复旦大学A 13.山东大学A
14.上海师范大学A
B+等(23个):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大学、苏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
湘潭大学、南开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安徽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中南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学院、辽宁大学、暨南大学、南昌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
B等(22个):
西南交通大学、郑州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江西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江南大学、
黑龙江大学、广西民族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山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
青岛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1.浙江大学A+ 2.四川大学A+ 3.北京大学A+
4.山东大学A 5.复旦大学A 6.华东师范大学A 7.北京师范大A 8.武汉大学A
9.南京师范大学A 10 河南大学A 11华中师范大学A 12.西北师范大学A
B+等(20个):福建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南昌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
广州大学、山西师范大学
B等(19个):聊城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大学、安徽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湖北大学、厦门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山西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苏州大学、
鲁东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
1.复旦大学A+ 2.华东师范大学A+ 3.浙江大学A+ 4.武汉大学A+ 5.南京师范大学A+ 6.北京大学A+
7.四川大学A 8.北京师范大学A 9.安徽师范大学A 10.西北师范大学A 11.陕西师范大学A
12.南开大学A 13.南京大学A 14.中山大学A 15.暨南大学A 16.苏州大学A
17.上海师范大学A 18.首都师范大学A 19.山东师范大学A 20.扬州大学A 21.兰州大学A
22.中国人民大学A 23.山东大学A 24.福建师范大学A
B+等(36个):黑龙江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河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辽宁大学、河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南昌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青岛大学、厦门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汕头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B等(36个):湘潭大学、
渤海大学、广西大学、
宁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学院、
西藏民族学院、深圳大学、
烟台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江南大学、温州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聊城大学、徐州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
重庆工商大学、西华师范大学、
安庆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信阳师范学院、重庆师范大学、
南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鲁东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1 北京大学 A+ 2 南京大学 A+ 3 华东师范大学 A+ 4 北京师范大学 A+
5 武汉大学 A 6 兰州大学 A 7 山东师范大学 A 8 南京师范大学 A 9 浙江大学 A 10 上海大学 A
11 山东大学 A 12 苏州大学 A 13 吉林大学 A 14 复旦大学 15 首都师范大学 A
16 华中师范大学 A 17 南开大学 A 18 浙江师范大学 A 19 福建师范大学 A
B+等(28个):暨南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安徽大学、江西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宁夏大学、
天津大学、延边大学、南昌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B等(29个):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宁波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深圳大学、清华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河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四川外语学院、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广西师范学院、聊城大学、西北大学、湖北大学、扬州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辽宁大学
我是13级考研的 希望我的这些资料对你能有所帮助
既然决定了考研 就好好加油吧!
七七网